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板式换热器是由框架、传热板片组及夹紧螺栓等主要部件组成。
框架包括一个固定压紧板和一个活动压紧板,由上导杆与下导杆支承,在另端有一支柱。两种介质经固定(或活动)压紧板上法兰孔流入由波纹板片组成的各自通道,热交换后介质再由固定(或活动)压紧板上的法兰孔流出。同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支柱及导杆均为低碳钢。考虑到用户的多种使用要求,框架设计有多种型式,主要有双支撑框架式和常用的落地式等。
传热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波纹板片通过压制成型,合理的波纹设计增加了板片有效传热面积,使流体顺波纹通过时形成湍流,强化了传热过程。在波纹板片的密封槽上装有密封垫片,密封垫片设计成双道密封结构,并且有信号孔。密封垫片可根据不同的流体和操作温度选用不同的胶种。
优点
1、传热系数高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从强度方面看是很好的,但从换热角度看并不理想,因为流体在壳程中流动时存在着折流板一
壳体、折流板一换热管、管束一壳体之间的旁路。通过这些旁路的流体,并没有充分地参与换热。而板式换热器,不存在
旁路,而板片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所以板式换热器有较高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是管壳式换热器
的3~5倍。
2、对数平均温差大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的流动方式。如果进一步分析,壳程为混合流
动,管程是多股流动,所以对数平均温差都应采用修正系数。修正系数通常较小。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总体上是
并流或逆流的流动方式,其温差修正系数一般大于0.8,通常为0.95。
3、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换热器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换热器那样需要预留抽出管束
的检修场地,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任务时,板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4、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6~0.8mm,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厚度为20~25mm: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比板式换热
器的框架重得多。在完成同样的换热任务的情况下,板式换热器所需要的换热面积比管壳式换热器的小。
5、价格低
在使用材料相同的前提下,因为框架所需要的材料较少,所以生产成本必然要比管壳式换热器低。
6、末端温差小
管壳式换热器,在壳程中流动的流体和换热面交错并绕流,还存在旁流,而板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且无旁流,这样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很小,对于水一水换热可以低于1℃,而
管壳式换热器大约为5℃,这对于回收低温位的热能是很有利的。
7、污垢系数低
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比管壳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小得多,其原因是流体的剧烈湍流,杂质不宜沉积:板间通道的流
通死区小;不锈钢制造的换热面光滑、且腐蚀附着物少,以及清洗容易。
8、多种介质换热
如果板式换热器安装有中间隔板,则一台设备可以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介质的换热。
9、清洗方便
板式换热器的压紧板卸掉后,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
10、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
只需要增加(或减少)板片,即可达到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换热面积。